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什么病?
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。临床上以短期发热、继之出现休克、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为特征。早在1932年,在我国黑龙江流域、前苏联远东地区发现了这种病,病情十分严重,病死率较高。
近年来,世界上不断发现新的疫源地,已有20多个国家有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例报告,主要是欧亚大陆,我国发病率最高,已有若干个省、市、自治区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。流行性出血热虽分布广泛,但仍有严格的地区性,多发生在林区湿草地、河湖低洼地和水网稻田等处。也就是说具备鼠类繁衍、螨类繁殖条件的地区。近年鼠类繁殖大增,到处乱窜,野鼠窜人城镇,感染家鼠,故流行性出血热也常发生在城镇边缘,如郊区、工矿区等处。本病全年均可发生,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,发病以10月至次年1月最多,有的地区于5月—6月间还有一次发病小高峰,这与鼠类繁殖和活动季节,以及在该时期生产劳动等因素有关。
无沦男女老幼和从事任何职业者均可感染发病,但不同年龄、性别与职业发病率有很大差别。发病多是男性青壮年,以农民、从事野外工作的林业、水利、勘探、狩猎人员、部队战土等多见,常呈点状散发,无论城市或农村1家发现2个病人者极少见。病后可以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,第2次发病者极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