脑萎缩是怎么回事?
有的中老年人经过脑CT检查后,看到报告单上写着“脑萎缩”的字样,忧心忡忡,认为自己大脑不行了,甚至以为自己离老年痴呆症不远了。
脑萎缩是怎么回事呢?脑萎缩并不是一种疾病,而是一种随着老年增龄而出现的脑实质退行性改变。随着人的老年增龄,包在脑外面的脑膜开始出现纤维化,而脑实质的重量由于脑细胞的逐渐减少而减轻,有人认为这种变化从30岁以后就开始了,到60岁以后变化逐渐明显,大脑皮层不断萎缩,脑室扩大,通过头颅拍片或CT检查可以看出来,此即称脑萎缩。
为什么会出现脑萎缩呢?专家认为,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萎缩的主要病理基础,由于脑动脉的硬化,使脑血管进行性狭窄,供给脑细胞的血液越来越少,导致脑细胞结构、功能逐渐退化,脑细胞数日趋减少,势必要出现脑重量减轻和脑萎缩。许多疾病,如肥胖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,会提前或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,因此,这类患者要比别人更容易出现脑萎缩。
有人认为自己出现了脑萎缩,可能很快就会出现老年痴呆症,甚至为此恐慌不安。我们告诉那些发现脑萎缩的中老年朋友,大可不必如此。有脑萎缩,并不意味着一定有智力障碍,更不要和老年痴呆症画等号。我们也发现,有许多人多年以前就有脑萎缩的CT表现,至今仍然叙事条理、思维敏捷。虽然老年性痴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,而具有脑萎缩的老年人未必就一定患老年性痴呆。因此,单纯的脑萎缩不能作为老年性痴呆的诊断依据,不必忧心忡忡。
但是发现了脑萎缩,毕竟说明了大脑在一定程度上的老化,严重的脑萎缩会使老年性痴呆的症状更明显。因此,提醒了我们要注意身体保健,和衰老抗争,注意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,这无疑对预防老年痴呆症也是有利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