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思邈养生长寿观是什么?
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,活了101岁,直到老死前还在行医采药。著有《千金要方》和《千金匮方》,是我国医药学的宝贵财富。他不但健康长寿,还在养生长寿方面给后人留下了简要明了的见解和易懂易行的作法。
他在饮食方面说“老人肠胃皮薄,多则不消”、“食欲数而少,不欲顿而多”、“觉肚空,须索食,不得忍饥”,指出“厨膳勿使脯肉过盈,即令俭约为佳”,还说“食毕摩腹,能除百病”。在运动方面孙氏认为:“人欲劳其形,百病不能成。”“养生者,不但饵药……其生兼于百行,百行周备,虽绝药饵,足以避年。”在精神养生方面主张:“莫忧思、莫大怒、莫悲愁、莫大惧、莫多言、莫大笑、勿汲汲于所欲,勿情情怀念恨……则得长生也。”
他这三方面看法,现代医学也是这样认为。老年人胃肠虚弱,消化能力降低,饮食一定不要过饱,最好是少食多餐。每餐量要少,不妨多吃几次,这样即易使食物消化又营养丰富。不要忍着饥饿,饿了就吃一点,既中和胃酸,又保护了胃粘膜。要少吃荤,不要天天大鱼大肉,多吃素更是现代食谱提倡的内容。餐后揉腹,加强胃肠的血液循环,促进胃肠功能,有助消化,更是懂得养生的老年人常用的方法,对身体大有好处。人到了老年,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,对加强身体的新陈代谢,增强体质,延缓衰老是大有益处的。据史书记载孙氏70高龄时,唐高宗召见他,见他精神饱满、面色红润、步履稳健,就问他健身长寿的秘诀,他笑着说:我的秘诀,就是每天上山采药,四处奔走行医,这样长期磨炼,身体就结实了,自然也就很少生病。纵观古今中外的长寿老人,都有坚持劳动,多活动这一特点。至于精神养生方面,和现代医学的讲究心理卫生方面说的一样。他认为老年人忧思、发怒、悲愁、忌恨等情绪的变化,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害的。他还认为善于养生者,必须避免世俗的名利欲望、色欲,保持心胸开阔,精神愉快,这样才能延年益寿,获得长生。